一、单位简介
为适应济南大学“十四五”时期提出的工科优势、师范特色的发展定位,力争在解决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中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济南大学基础教育中心于2021年5月成立。
中心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山东省以及学校党委、行政关于基础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及决策部署;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基础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拟定学校基础教育工作发展规划,推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精神落地见效;负责学校基础教育工作的校地、校际等合作与联合共建工作;指导、协调附属中小学、幼儿园工作,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提升基础教育影响力,办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负责对附属中小学、幼儿园工作进行评估、考核,防范办学风险,确保基础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负责协调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对接,提高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建设的针对性,强化实践基地建设,提升基础教育核心竞争力。
基础教育中心成立以来,构建了“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具有大学特质的、孩子们喜欢的附属学校的办学理念,高标准打造济大附属学校品牌,推动实现学校整体发展与服务济南市乃至山东省基础教育发展良性互动,取得了一定阶段性成果。
中心现有教职工98人,其中中心管理部门设有综合管理办公室、教学管理办公室两个科室,中层管理正职岗位 1 个,中层管理副职岗位 2个。现有济南大学附属小学、幼儿园两个直属单位,济南大学托管济南舜文中学、济南市中区舜苑学校两所中学作为首批合作办学学校。济南大学附属小学创办于1986年,现有教职工41人,合同制28人,事业编13人,学生442人,先后被授予“济南市古诗文诵读课题实验基地”,“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济南大学幼儿园创办于1991年,现有教职工51人,合同制50人,事业编1人,学生376人,先后获得"山东省省级示范园"、“济南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现代教育研究试点园”等称号。济南大学附属学校(舜文)创办于2006年8月,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教职工97人,在校学生1174人,先后被评为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山东省书法教育示范学校”、“济南市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等荣誉称号;济南大学附属学校(舜苑)成立于2016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教职工89人,在校学生900人,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越。
二、基础教育中心非学历教育工作简介
(一)工作目标、意义
高校非学历教育有助于高校主动适应与对接社会对教育产品和服务多元化的需求,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基础教育中心自成立以来,根据学校职能定位,坚持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五位一体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实现学校整体发展与服务济南市乃至山东省基础教育发展良性互动、借助大学学科优势和师范教育优势,为基础教育发展搭建平台并形成合力、完善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助力“双减”提质增效、持续建设具有大学特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做精做强涵盖办学理念、教育理念、管理理念、师德师风、校园文化在内的济大基础教育品牌,走出一条具有济大特色的非学历教育发展之路。
(二)办学优势及发展规划
基础教育中心自成立以来不断强化社会服务特色优势,先后成立济南大学基础教育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济南大学基础教育学前研究中心等相关研究平台,依托强大的平台优势和师资力量,在师资配培训、各类竞赛培训、中小学课后“双减服务”等方面开展各类培训,具有平台广、专家资源丰富、服务水平高等优势。基础教育中心在非学历教育方面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加强平台建设与赛事组织推广
强化平台服务效能,以济南大学基础教育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为服务平台,积极拓展对外合作与交流,组织、承办各类创新赛事和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发展相关赛事。同时,积极推广教育部公布的白名单相关赛事。
2.强化师资培训与业务能力提升
基础教育中心在非学历教育实施过程中,不断强化师资培训与业务能力提升,实施层级选拔,建立培训学科专家教师库,针对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以教育新理念、新思想、新策略为重点,组织参加学科研讨,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改革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引领指导能力,打造一批名师队伍。
3.落实方针政策积极推进教育评价
为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山东省第三方教育评价办法(试行)》有关要求,以市中区为试点,逐步在全省范围内发展第三方教育评价。评价范围包括: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情况;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状况;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状况;区域教育投入及经费使用效益状况;区域教育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及舆情;学校办学水平、专业学科建设水平;校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学生德智体美发展水平、就业质量;需要评价的其他重要事项等,进一步为学校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同时为教育决策和资源分配提供依据。
4.丰富教育有效载体,打造研学实践基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学生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实践创新能力,研学活动是中小学生有组织的集体性、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活动,是对中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生活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各中小学校都推出研学活动,以促进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基础教育中心紧跟教育发展需要,本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面向幼儿园及中小学学生开展基础教育研学活动。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等因素,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劳动教育、科普教育,提供第二课堂。
5.推进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建立教师发展及智力支持平台,全方位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共建优质教师队伍,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多举措培养各行业人才,并建立行业发展数据库,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积极邀请或派出专家,对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开展培训、协调考察,派员进行现场指导、调研等。
6.建设教科研共同体,共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基础教育中心充分发挥济南大学在学科、专业、研究团队等方面的优势,结合与山东省教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小学联合申报研究项目,承担政府、社会组织委托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围绕融合教育、科学教育、教育测评、人工智能教育、绿色低碳教育等领域开展专题研究,为济南市教育局提供决策咨询。
7. 建立服务保障团队,确保方案高效运转
基础教育中心针对开展的相关非学历教育工作,严抓服务关与质量关,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反馈机制,以确保和提高非学历教育的质量。具体实施细节包括成立工作小组,从方案制定、项目实施、过程监管、效果反馈,全环境、全链条一体化规划与实施,进一步确保教学质量与效果持续提升。
8.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影响力
基础教育中心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拓展申报教育培训项目,探索校内校外教育融合、学科教育与综合实践的融合、跨学段的融合、跨学科的融合、产教融合、校企融合等;对各类融合教育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管理运营、师资培训、安全管理、基地建设等进行深入研究与合作。在基础教育前沿热点问题研究、区域基础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中小学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开展合作,为破解区域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难题提供智库服务和项目培训服务。
9.完善非学历教育管理制度,规范发展秩序
强化非学历教育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定期学习非学历教育管理办法,确保基础教育中心非学历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基础教育中心不断建章立制,制定相关的非学历教育具体实行细则,规范非学历教育的实施,进一步保障学习效果和落实实效。
(三)课程设置与特色
1.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21年、2022年“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域外研修项目
基础教育中心为进一步深化对基础教育的研究,致力于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树立济南大学基础教育品牌,扩大对外合作,提高服务社会能力。面向陕西省各级教育部门、学校主管领导和其他工作人员等开展各类教育培训业务,课程内容完善,体裁丰富多样,教学手段先进、专家资源丰富、层级高,完全能满足各类培训现实需求。培训项目主要包括市县教育局副局长研修项目、高中教务主任高级研修项目、市县教育局副局长研修项目、市县教育局基教科长研修项目、培训管理者高级研修项目,目前该培训项目已进行四期,培训 总人数650人,总计128700学时。
2. 开展基于教育共同体推进济南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二批市校融合项目
基础教育中心积极申报以基于教育共同体推进济南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目的第二批市校融合项目,项目实施内容包括开展“新师范”教育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为济南市培养输送优秀中小学教师、实施基础教育强师优师工程,助力济南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基础教育教科研工作提升行动,建立起富有活力的新时代教科研体系、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赋能“双减”提质增效、建设高标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教育体系,探索建立师德涵养新方式、助推济南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培育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校等七大方面,组成员来自济南大学基础教育中心、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合作发展处、学科规划与发展处等单位,多人具有博士学位及教授、副教授职称,具有较好的统筹调度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
3.开展济南市市中区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技能提升的培训
为进一步强化领导力,实现学校领导目标,推动学校发展过程中把握学校发展使命,并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围绕工作使命努力奋斗的能力,引导全体教师推进课程改革实现学校发展。根据济南市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培训要求,基础教育中心围绕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效能、促进专业发展,从而培养更多专业知识全面、适应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通过培训进一步推动我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助力德育和“双减”全面落地,特举办本次培训班。培训对象为济南市市中区中小学相关教师,培训目的为通过当代教育思潮、教育改革与发展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当代学习与教学理论、学校和班级管理理论等学习,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提高课程和教学设计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整体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训内容为学校管理与教学管理、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筛查与危机干预、中小学生情绪管理与人际沟通方式方法指导等,培训学时88学时,培训人数200人。
4.开展中小学数字化技能培训
基础教育中心不断强化师生数字化应用培训,提升应用实效,增强师生信息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健全应用激励机制,推广融合应用优秀案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济南大学附属学校(舜文)在现有“电子书包辅助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组建了一线“辅讲”教育团队以及高质量的精品资源库。
(四)师资队伍
基础教育中心根据非学历教育各项合作需求,遴选全国高校、专业领域专业人才等教授专家,纳入基础教育中心专家库,组建打造适合项目需求、业务需要的优秀服务师资队伍。
1.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21年、2022年“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域外研修项目培训专家
丁非:南通市如皋市教育局副局长,如皋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领衔主持“活动单”导学课程改革项目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宋勇: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教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先后被评为南通市优秀教研组长、南通市优秀班主任、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立学课堂先进个人、南通市优秀校长。
陈建云:南通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南通中学校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第四期“333 工程”培养对象。曾获全国历史优课评比一等奖、两次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是南通市“四有好教师团队”领衔人。
徐卫华: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双师型硕士层次人才培养导师,全国优秀中学物理教研员,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致力于中学教学管理与物理教学研究,曾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董裕华: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 济南市市中区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技能提升培训专家
李朋忠:教授,研究生导师,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部主任,山东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名师,济南大学教学名师。济南大学李朋忠工作室主持人,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委李朋忠工作室主持人,省委组织部名师送教专家库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宣讲团成员,团省委宣讲团成员,山东大学高端签约师资。曾获山东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师德标兵”、济南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每年为党政机关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做讲座百余场,李朋忠教授曾接受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采访。
薄存旭: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武汉大学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兼任山师大硕士生导师、薄存旭:山东省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全国儿童文学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先后主持国家社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软科学重大课题、国家社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5项目,在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出版个人专著2部,主编、参编教材5部,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并完成山东省教育厅调研项目10余项,独立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
冯晶:心理学博士,毕业于日本东京樱美林大学,现任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心理学教师。常年担任高校学生的心理咨询师工作。为中医心理学会常委成员,山东社会心理学会副秘书长。在教学中,承担了犯罪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团体咨询、心理艺术疗法等课程。科研方面,承担了省校级的以大学生边缘群体心理危机干预领域的研究。在临床心理咨询领域中,擅长团体压力、情感疏导、预防倦怠及常见精神病性障碍的鉴别与心理干预。在社会活动中,到各市地县为中小学进行心理学科普讲座近30场,同时还参加校企合作,为各企事业单位做健康专题讲座。
(五)成果展示
2021年12月基础教育中心承办济南市市中区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技能提升培训,根据济南市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培训要求,基础教育中心围绕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效能、促进专业发展,从而培养更多专业知识全面、适应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通过培训,进一步推动我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助力德育和“双减”全面落地,特举办本次培训班。培训对象为济南市市中区中小学相关教师,培训目的为通过当代教育思潮、教育改革与发展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当代学习与教学理论、学校和班级管理理论等学习,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提高课程和教学设计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整体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训内容为学校管理与教学管理、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筛查与危机干预、中小学生情绪管理与人际沟通方式方法指导等,培训学时88学时,培训人数200人。
2023年11月,基础教育中心协办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21年、2022年“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域外研修项目培训工作。致力于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面向陕西省各级教育部门、学校主管领导和其他工作人员等开展各类教育培训业务,课程内容完善,体裁丰富多样,教学手段先进、专家资源丰富、层级高,完全能满足各类培训现实需求。培训项目主要包括市县教育局副局长研修项目、高中教务主任高级研修项目、市县教育局副局长研修项目、市县教育局基教科长研修项目、培训管理者高级研修项目,目前该培训项目已进行四期,培训 总人数650人,总计128700学时。
(六)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路8号基础教育中心201室
联系人电话:13698622900 李大海;0531-89736086
邮箱:252733316@qq.com
三、结语
济南大学基础教育中心根据济南大学“工科优势、师范特色”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主辅讲教师双师制、第二课堂特色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特色,根据济南大学合作发展处有关领导要求,依托济南大学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强化对外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